让灾区民众感到安全、安心,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9月5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消防员在甘孜州泸定县墨西镇青岗坪村转移受伤群众。甘孜森林消防支队供图
新京报社论
9月5日12时5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5日23:42消息,地震已致46人遇难,另有16人失联,50人受伤。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突发,身处震区的民众成为我们最大牵挂。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同时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赶赴震区。自然资源部已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震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震后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技术支撑工作。
四川当地也紧急行动起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泸定县前突小组30人赶赴震中核查灾情,甘孜、成都、德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7个支队共530人地震救援力量赶赴震中。目前,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已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截至当日16时,四川省卫健委共派出医疗队员139人赶赴震区。更多救援力量正紧急驰援震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央地各级职能部门快速响应,从部署排查搜救到震情监测,从次生灾害防范到受灾群众救助安置,救灾工作正迅速高效、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救援力量的集聚,通往震中的救援通道已疏通,帐篷、棉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已紧急支援灾区。一些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治疗,当地正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抢救受伤人员、转移群众避险。
▲9月5日,雅安市石棉县幼儿园老师组织幼儿有序疏散到操场,并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图/新华社
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救援速度的快慢、救援物资的充足与否、救援力量能否统筹发挥最大效用,直接关系着灾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争分夺秒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就是为受灾民众筑起“生命堤坝”。
在尽力抢救生命的同时,对于灾区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也需有一定防范。统计显示,当地1小时内共发生2.8级以上地震7次;经地震部门综合会商初步判断,短期内原震区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余震中的抢险救灾,对救援人员和身处其中的民众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而且,据初步统计,震中附近50公里范围内有大型水库水电站4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水电站176座、堤防39段,截至当日14时暂未收到较大水利灾情险情报告,但在后续余震中是否会导致灾害隐患,相关的核灾查灾工作中对此应保持密切关注,做好应急预案。
此外,也需对受灾民众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就医,让灾区民众感到安全、安心,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次地震灾害发生之际,正是四川新一轮疫情暴发时,据四川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0例,防控形势严峻。其中,此次地震震感明显或有震感的成都、甘孜、阿坝等地皆有新增病例,成都更是在9月1日18时选择采取全体居家的防控措施。防疫之时,叠加地震灾情,无疑给四川当地的救灾工作带来挑战。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防疫还是抗震救灾,最终指向的都是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就要求,在救灾的同时,也需与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协调融通,避免顾此失彼,或者出现政策措施在执行环节打架的情况,给救灾和防疫两处添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地震发生前,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为成都地区提前56秒发送了地震预警信息。这为人们提前做好防范提供了宝贵时间。在汶川地震过去14年后,我们的灾情预报机制、救灾防灾准备、应急救援体系已不断完善,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此次地震的损失能降到最低,更多的生命得到护佑。